邓丽君传唱的《何日君再来》,被中共打成黄色歌曲,背后还有你所不知道的伤感故事

【新唐人2015年08月29日讯】(新唐人记者李静报导)已经离世20年的邓丽君,柔美婉转的歌声至今还萦绕在两岸华人的耳畔。《何日君再来》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最早传进大陆,并风靡大江南北的邓丽君歌曲。这首歌曲却被中共定性为〝靡靡之音〞,谥以〝黄色歌曲〞之名。这首歌早在1950年代就被中共定性为〝资产阶级香花毒草〞,它的作曲者刘雪庵先生也被踩在地下,被打成〝黄色音乐家〞,最后郁郁而终。《何日君再来》的旋律深情哀婉,背后的故事也同样曲折迷离,令人伤感。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

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人生能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





由于邓丽君的深情演绎,《何日君再来》传唱至今。实际上,这首歌可以说承载着几段重大的历史时期。

《何日君再来》诞生于1938年,那时抗日战争刚刚爆发,作曲家刘雪庵有一次应邀参加校内同学举办的联欢会,席间大家相约作曲留念,刘雪庵写了一首探戈舞曲,就是日后的《何日君再来》。这首歌后来成了电影《三星伴月》的插曲,由女主角周璇在片中演唱,她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使《何日君再来》不胫而走。特别是制成唱片发行后,很快就在街头巷尾流行起来。


《何日君再来》成了电影《三星伴月》的插曲,由女主角周璇在片中演唱。(网络图片)




《何日君再来》还流传到了日本。日本歌星渡边滨子用日语演唱《何日君再来》,灌制了唱片,大受欢迎。日本另一歌星李香兰更是反覆演唱《何日君再来》。据李香兰回忆,这首歌在日本的畅销只是一时的,没有多久,《何日君再来》的唱片就被禁卖。她在上海一次独唱会上演唱这首歌时,还曾被工部局(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设立的管理机关)的警察传唤,问她:‘唱这首歌是不是期望重庆政府再回来?’……




日本歌星李香兰在日本演唱《何日君再来》。(网络图片)



未曾想,20年后,《何日君再来》给作曲家刘雪庵带来了灭顶的厄运!



《何日君再来》的作曲者刘雪庵。(网络图片)



1957年春天的整风运动,是刘雪庵厄运的开端。

大陆作家铁流曾撰文记录了那段悲惨的历史。

运动开始后,中国音协组织了一系列座谈会,邀请在京的音乐家围绕上述内容对领导提意见。有关领导亲临现场,消除与会者的顾虑,鼓励人们大胆讲话,刘雪庵应邀出席了座谈会,而且第一个发言了。

刘雪庵心直口快地谈了自己的几点意见,他的发言坦率,真诚,也是尖锐的。

铁流说,刘雪庵是一个心无城府的音乐家。他不懂权术,不懂毛泽东的什么是〝引蛇出洞〞,更不懂什么是〝阳谋〞。他怎么会想到,当他在座谈会上直抒胸怀、一吐为快时,已经掉进了一个深深的陷阱里。

当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运动时,他所在的北京艺术师范学院,连续召开会议,对他进行揭发批判。他本是这所学院的副院长和民盟支部的主任委员,现在被斥之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敌人,暗藏在革命队伍中的毒蛇。

中共文化部和中国音协连续召开他的批判会,批判他反动的文艺路线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

——刘雪庵是音乐界篡党夺权的野心家,他攻击的是音乐事业中党的领导……——刘雪庵要以音乐为武器,站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立场上,为反革命政治服务,为反动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反动政治服务。

——刘雪庵不仅要在音协领导机构中占有合法的领导地位,而且毫不掩饰地高擡他臭名昭着的《何日君再来》、为反动统治阶级粉饰太平的《农家乐》为香花……

——刘雪庵攻击过去的音乐理论工作都是教条主义,要求对过去为人民所唾弃的,影响恶劣的《何日君再来》、《红豆词》等歌曲重新评价……

——毒草《何日君再来》是反动统治阶级的珍宝……

——刘雪庵为黄色音乐鸣不平,想翻过去的案,他要恢复的是《何日君再来》的传统……

——刘雪庵是黄色音乐的代言人,要在文艺战线上配合政治路线向党进攻,用资产阶级的文艺路线来篡改无产阶级的文艺路线。

——刘雪庵是反动的、黄色的音乐家!

——刘雪庵是一条噬人的毒蛇!

脏水、棍子、帽子向他飞来。

他被赶进牛棚,家被抄了十二次。他多年珍藏的图书、字画、古董、照片,还有倾注他心血的手稿,统统被抄走了。他被勒令扫街,红卫兵动辄用棍子抽打,有时把他打趴在地上。他不断被揪斗,在学校里斗,在家门口斗,还要游街,脖子上挂着三十来斤重的铁牌子……

刘雪庵的妻子乔景云也被打为〝现行反革命〞,1971年含恨而死。

1976年,文革结束。1979年3月,蒙冤受屈20载的刘雪庵得到〝改正〞。但对他的结论中仍然将《何日君再来》与《红豆词》定为黄色歌曲。

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迅速传入大陆,其中包括邓丽君演唱的《何日君再来》。社会上又掀起了对《何日君再来》的又一轮批判。



《何日君再来》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最早传进大陆,并风靡大江南北的邓丽君歌曲。(网络图片)



1980年,中国音协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专门展开对邓丽君歌曲的讨论与批判。正统学院派的专家认为,邓丽君的一些歌曲内容比较灰暗、颓废,属于〝靡靡之音〞、〝黄色歌曲〞,并特别对她翻唱的《何日君再来》这首歌曲的主题指向进行猛烈批判。

当时的《人民音乐》杂志分析为〝这不是一首爱情歌曲,而是一首调情歌曲,不是艺术歌曲而是商业歌曲,是有钱的舞客和卖笑的舞女的关系……但《何日君再来》不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而是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最后定性为〝三十年代的黄色歌曲〞。

1985年3月15日,刘雪庵带着深深的遗憾与痛苦,永远地离去了。



《何日君再来》的作曲者刘雪庵。(网络图片)



刘雪庵一生写了五百余首歌曲,其中绝大多数是抗日歌曲。

〝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刘雪庵与他的老师,著名作曲家黄自合作的《踏雪寻梅》,已成为一首经典名曲。

〝九.一八〞事变,震惊了全国。刘雪庵挺身而出,组织讲演会,出墙报,写歌曲,呼唤人们起来抗击日寇的入侵。刘雪庵开始了抗日歌曲的创作:《出发》、《前线去》、《前进曲》、《出征别母》……

刘雪庵的《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离家〉、〈上前线〉》二曲,成为当时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抗日歌曲。

巧合的是,邓丽君的最后一次公开演出《1994永远的黄埔》,她与陆军官校合唱了《长城谣》。让我们来重温这首《长城谣》,怀念在天上的刘雪庵先生和邓丽君小姐。虽然历史的伤口揭开总是让人疼痛的。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

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乡。大家拚命打回去,哪怕倭寇逞豪强。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相关标签:  《何日君再来》    邓丽君    刘雪庵    

延伸阅读::


from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http://www.ntdtv.com/xtr/gb/2015/08/29/a1220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