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陆媒报导,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宏观调控的理念;11月11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随即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政策。
据公开的资讯,北京当局提出的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改善政府的投资方向,加大对投入明显不足的医疗、社保、养老等民生领域,降低一般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比重。同时透过政府行政改革,让社会资本在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上有更多投入,增加民间资本的投资机会,把产业结构转移到适合现在市场需求结构的轨道中来。
中共中央一、二把手在两天之内相继高调发声,阐述宏观调控的同一理念,这个鲜明的政策信号引起了舆论界的高度关注。中国各大门户网站、官方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导,或就此理念发表评论阐述。
日前,香港《明报》也对此发表社论称,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调控理念,是北京当局在〝安内攘外〞新阶段提出的一个〝安内〞新招。
这篇社评表示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北京高层的外事活动频密。继海峡两岸领导人会晤后,习近平接待了荷、德、法等国元首访华,随后又赴土耳其出席20国集团(G20)和菲律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两大峰会;李克强除在国内召开多场会议外,本周五也将赴大马的东盟10+1和10+3峰会。北京高层〝远交近攻,异常忙碌〞的现象表明,领导层已进入〝安内攘外〞的新阶段。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当前确实正面临〝内外交困局面〞。
文章认为,北京当局的〝攘外〞,其实意在与周边国家息争止纷;而对内而言,是在国内诸多既有的和潜在的矛盾已激发出来的情况下,中南海必须尽快做出抉择的时候。分析指,中国的重大转折正在来临。
北京领导层当前力推〝安内〞的基本背景,是当下大陆传统的增长模式所依赖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等开始失效,还面临着不断增大的经济结构性问题、资源约束、生态环境失衡、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等等。中共领导层为免经济震荡,更要防止社会震荡,不得不尽全力稳增长。并希望在稳住经济的前提下,透过创新驱动,保持中高速发展,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同时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型〞。
现在,当局推出了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的新招,至于其应对是否得当,战果是否理想,仍待观后效。
事实上,在早前公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有〝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表述。长期侧重刺激需求的中国,为何突然要转向在供给侧着手?
《第一财经》日前发文分析称,从中国近期的重点经济数据可以看到,拉动中国经济的传统〝三驾马车〞动力正在发生变化。投资方面,投资持续疲软,边际效益也在递减,而出口又面临着外部环境不稳定的考验。在此情况下,刺激消费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驾马车。正如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所说,中国目前已经处在经济拐点和人口拐点叠加的转型期,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速下降,传统的〝三驾马车〞的需求端管理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文章表示,从供给角度看,目前中国经济现实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因素,生产要素聚集在低效或无效的领域制约着经济增长,供给端本身的调整要求也十分迫切。北京当局在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也强调了〝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因此,如何在供需政策调控的转变过程讲究好动态平衡,已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相关标签: 供给侧改革 习近平 李克强
延伸阅读::
- 胡耀邦用一个标点符号否定毛泽东十年文革
- 【世事关心】从〝习马会〞延伸看习近平的外交
- 曾庆红大事不妙?心腹大秘陡转向力捧习近平
- 曝五中全会高层暗战 习近平赞科学发展观不提三代表
- 传习军改年底启动 将抛数百老虎祭旗 军官恐慌
- 冉沙洲:倒江变局 中国的黎明静悄悄?
- 特鲁多与习近平首度见面
- 巴黎恐袭撼动G20峰会 习近平连夜改稿透重大信息
- 京沪〝首虎〞同日免职 习王打虎明显剑指两人
from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http://www.ntdtv.com/xtr/gb/2015/11/18/a123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