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刘伯温《金陵塔碑文》解析(2)

金陵塔碑文》是中国民间流传的十大预言之一,相传为明初刘伯温所作,‭ ‬在民国七年(1918年‭)‬被发现于南京(金陵)的一座塔内。碑文基本按时间顺序预言了20世纪以后在中国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包括国共内战、日本侵华、中共统治,以及后中共时期。其中对于这一期历史中的主要事件,人物和时间的预言详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并且时到如今的所有预言准确程度达到百分之百。

本文给予《金陵塔碑文》一个详细解析和探究。采用的碑文是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之一(其它版本都与其几无差异)。部分碑文的解释采用了流传中被公认的一些解释。

《金陵塔碑文》大体可以分为八个部分:开篇、国共内战开始、二战日本侵华、中共夺权时期、中共统治时期、后中共时期、警世预言以及尾声。

碑文最主要的四个部分是中共夺权时期、中共统治时期、后中共时期及警世预言。这其中每一部分的碑文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对其间一些主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作出叙述。

整个碑文首尾呼应,结构缜密,逻辑严谨。

因为碑文预言的时间包括现代和未来,涉及的许多人物和事件都非常敏感。本文旨在尊重碑文原意的基础上,使用来自于史料的客观事实,从碑文字面意思上作出本文所认为的最为合理的解释。所言虚实,留与历史验证与读者评断。

(四)中共夺权时期

红头旗,大头星。


解:〝大头星〞指五角星。中共打起五角星红旗起家。

家家户户吊伶仃。

解:〝伶仃〞意瘦弱,喻艰难困苦。〝吊‬〞意祭奠,喻死亡。
中共在其统治的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巧取豪夺,暴力残害,实行红色恐怖。人民艰难困苦,多有死伤。

三山难立足

解:〝三山难立足〞,把三个〝山〞字倒下(横过来)放:〝非〞似两座山倒下放,再加上倒下向右开口的〝山〞,成一〝匪〞字。

中共是土匪起家,占山为王,被国民政府围剿。国民政府第五次剿匪成功,中共被迫放弃其三大根据地(三山):赣南闽西、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共军四处奔逃,被迫进行所谓〝长征〞。此谓〝三山难立足〞。

五子齐荣升。

解:〝子〞这里意指人,〝五子〞成〝伍〞字,意指军队,又喻指五路人马。

最终共军五路人马(五子)聚集陕甘:一、二、四、二十五方面军及陕甘军队,总共不过几万人马。中共策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第二次国共合作,将中共军队(伍)接纳为国民革命军。此谓〝五子齐荣升〞。

心忙忙,意忙忙,
清风桥拆走如狂。


解:这段描述是共军〝长征〞‭ ‬奔逃的写照。

〝清风桥〞指泸定桥,〝清〞指清朝,〝风〞喻指此桥为一座(可随风动的)吊桥。泸定桥是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一座悬索桥。〝清风桥拆走如狂〞是指在国军重围下,共军狂奔泸定桥,遭遇守军拆桥、最后夺桥而逃的事件。

尔一党时我一党。

解:第二次国共合作使中共得以立足。这段指中共表面服从国民党,但背地里我行我素,独自壮大。

坐高堂,食高粱。
全不计及他人丧。


解: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盘踞黄土高原,因此〝坐高堂,食高粱〞。

中共执行假抗日、真扩张的政策,利用抗日战争严重消耗了保家卫国的国民党军队的力量。甚至勾结日伪,借刀杀人,只图扩大自己,暗自将共军从只有几万人发展成为一支在抗战结束时足以抗衡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实乃〝全不计及他人丧〞。

廿八人,孚众望,
居然秧针胜刀枪。


解:〝廿八〞是〝共〞(产党)。获取了民众信任,中共居然以小胜大,夺取了政权。

小星光,蔽星光,
廿将二人走北方。


解:中共的五角星光遮蔽了民国政府的青天白日光‭ ‬。
〝廿将〞是〝蒋〞,〝二人〞乃〝介〞,也喻蒋家父子。指蒋介石败北。

去家木,路徬徨,
到处奔波人皆谤。


解:〝家〞建于〝木石〞结构,〝去〞掉〝家〞中〝木〞还剩〝石〞,指蒋介石。
〝路徬徨〞指蒋介石对于撤退去向犹豫不决。
〝到处〞指所到之处,〝奔波〞指经过水路。蒋介石最终全面撤出大陆,漂洋过海退守台湾。〝人皆谤〞指蒋介石其人遭受中共毁谤。

(未完待续)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馨宇)

相关标签:  刘伯温    金陵塔碑文    预言    

延伸阅读::


from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http://www.ntdtv.com/xtr/gb/2017/05/29/a132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