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作者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当时称北京电视台)文艺部工作。10月下旬的一天,根据中央的指示,台里决定组成一个摄制组,必须在几天之内做好一切准备,连同一整套设备,月底赶赴长沙〝执行任务〞。领队是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国家广电部副部长王枫。10月29日摄制组抵达长沙,此行的任务是为毛泽东提供电视节目。毛泽东当时正在长沙。
开始一段时间,工作不怎么紧张,节目大部分是湘剧、花鼓戏移植的〝革命样板戏〞,如《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之类。当时节目的传送方式是通过湖南电视台发射,毛泽东在电视中收看。因为节目内容都很〝革命〞,所以一般观众很难察觉出什么异常。
有一天,刚刚播完一个节目,毛打电话要求马上重播一遍。同一个频道,同一个节目,连续播出两次,恐怕是〝史无前例〞的。节目还没播完,电视台就接了好几个观众电话:〝你们怎么搞的,没有节目播了吗?〞这怎么解释呢?电视台只好说〝安排失误,接受批评〞。
1974年底的一天,摄制组接到电话指示:准备上传统剧目。这一变动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怎样把节目发送出去呢?当然绝不能用原有的频道,否则观众都会看到传统戏,在那种年代,电视台公开播出旧戏可是要挨批斗的。
最后决定:开辟第五频道。于是,中央电视台派出专家,与湖南电视台一起昼夜加班,改装好发射机。其实,这样做有很大侥幸心理,万一观众偶然收看到了第五频道又怎么办呢?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1975年元旦这一天,摄制组调试的第五频道首次播出了《打渔杀家》、《野猪林》、《借东风》等几出传统戏,接收效果很好。
可这天的播出又引起了麻烦:观众打电话质问为什么播旧戏?电视台推说可能是收到了香港敌台的信号。观众说,绝对不可能,我们明明听到的是湖南电视台播音员张林芝的声音……电视台不敢再搞发射,只好搞有线电视。
1月2日,摄制组连同剧团演员全部进驻湖南省委接待处。这里与湖南第九招待所只一墙之隔,离毛泽东下榻的6号楼只有几十米,架设电缆线很方便。摄制组在墙外大会议室里摄制节目,同时毛泽东在墙里面通过一台26英吋监视器收看。这样,再也不会〝惊动观众〞。
1975年初,毛泽东几乎每天晚上看节目,而且都要看到深夜,中间从不休息,有的戏要连续看4遍。记得有一天已是深夜一两点钟了,大家都已经进入了梦乡,突然一阵哨音把摄制组惊醒,接待处打来电话要求马上送节目。摄制组像部队搞紧急集合一样,大家边穿衣边拿剧本边揉眼睛,跑步来到会议室,为毛录制电视节目。
2月下旬的一天,摄制组接到通知:毛泽东离开了长沙。摄制组也回到北京,稍事休整之后,马上又投入了第二阶段的工作。这次主要是录制一批各种艺术形式的短篇精品节目,例如侯宝林的相声、闵惠芬的二胡、刘德海的琵琶、蔡瑶铣等人的南昆、北昆。
1976年初,摄制组奉命第二次南下长沙:这一次仍然是为毛泽东录制家乡戏。所不同的是,1974年他是在长沙看,1976年是在北京看。摄制组每天录制的节目,都是由第二天的专机送往北京。
这次摄制组以录制传统的湘剧、花鼓戏为主,当然也有一些京剧。其中花鼓戏老演员肖重硅,因为毛泽东当时点名要看她主演的《刘海砍樵》,而临时从某工厂把她请回来表演。
记得大约从5月份开始,北京方面对剧目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要大戏,只录小戏,不要悲剧,只录喜剧。摄制组预感或猜测到,可能毛泽东的健康状况已经大不如前,他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看大作品,也经不住悲剧氛围的艺术感染。这一阶段摄制组录制的节目以短小的花鼓戏为主,如《讨学钱》、《丑人计》、《扯萝卜菜》之类。
1976年7月16日,摄制组结束了近两年的特殊使命,返回北京。一个多月后,毛泽东病亡。
(记者曾书华报导/责任编辑:赵云)
相关标签: 毛泽东 特供电视台 传统剧目 有线电视
延伸阅读::
- 狼狈为奸!江青与叶群的秘密合作
- CNN撤通俄门报导 向当事人道歉 记者辞职
- 朱开阳:中共抗战史是一部谎言史
- 私人医生李志绥洩露毛的最大嗜好
- 《红楼梦》稀世珍本拍卖 牵出特务头子康生打劫黑幕
- 【禁闻】制裁下仍奢华 金正恩私藏小金库
- 李悔之:必须继续说假话的痛苦和绝望
- 揭秘:毛泽东一生害人无数 最终却栽在周恩来身上
- 林彪之子林立果对毛泽东的评价 中共至今不敢公开
- 毕福剑找到新工作 投奔马云旗下任主管
from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http://www.ntdtv.com/xtr/gb/2017/06/28/a1330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