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贱卖反阻〝入市〞 陆经济出路何在

【新唐人2016年01月20日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5年来,不但是全球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还被国际社会称为WTO规则的破坏者。15年后,中国能否被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仍在国际上存在争议。那么中国〝入市〞的阻力在哪里,避免中国再次成为经济孤岛的出路何在,我们来看看专家分析。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的15个年头,按照当时签订的《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如果中国被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证实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第三国的成本,作为正常成本的做法,应当在今年12月11号终止。

届时,中国能否在国际社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尤为重要。

〝市场经济地位〞表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状况。按照市场经济在该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程度,可区分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

据大陆《财新网》报导,中国是唯一一个寻求他国承认自己〝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自〝入世〞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争取国际社会承认其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也就是〝入市〞。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终身教授谢田:〝中共国实际就是一个怪胎,实际上你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市场经济国家,是有市场经济的利益在里面的,如果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其他国家就要给中国相对等的待遇,在市场准入,关税,反倾销等各个方面,给予跟市场国家一样的优惠。〞

在2008年,欧盟委员会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进度的工作文件中,对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界定了5条标准。

首先,是政府对分配资源和企业决策的影响较低,比如是否存在政府操纵价格、税收歧视、货币操控等;其次,私有化相关的企业在运作中没有政府引起的扭曲现象;以及公司治理的透明性;与破产法运作的透明度也在考虑之中;而有一个独立于政府运作,又受到充分监管的金融系统也很关键。

当时,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只达到了第二条标准,在8年后,有不少西方外交人士和学者仍然持同样看法。但去年12月,美国警告欧盟不要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后,大陆有评论将其扯上政治问题。

今年1月13号,欧盟28个成员国,就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进行公开讨论,中共媒体报导,欧盟会推迟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批评是美国警告的结果。

谢田:〝中国确实不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国有企业非常多,占有经济的主控地位,这些国企得到国家的补贴,中国政府又在操控价格,操控利率,操控人民币的汇率。整个经济还是被中共权贵操控的。〞

另一方面,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钢铁、化工、机电等领域。

但倾销也被大陆经济学者认为不明智,因为这意味着用低于国内市场价或成本的价格,将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家。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院长谢作诗:〝如果中国在倾销的话,相当于中国在补贴国外。在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往外卖,不可能持久。中国卖出去拿到这些钱拿回来之后,最终还得把美元拿出买国外的东西,为什么要拿着我们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出口,去补贴外国人呢。〞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终身教授谢田指出,在外界认为中国处于大变革时期的今天,中国唯有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加紧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采访编辑/刘惠 后制/陈建铭

相关标签:  市场经济    倾销    政治体制    经济体制    

延伸阅读::


from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http://www.ntdtv.com/xtr/gb/2016/01/20/a124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