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去随意 做工作浅尝辄止
毛岸英1946年初从苏联回国,到1950年10月赴朝鲜战场,近5年多时间里,工作岗位飘忽不定,也没在哪方面做出扎实的业绩。
官方提起毛岸英经常大书特书的一段经历,是上〝农业大学〞。但书中却提到:〝毛岸英刚回到延安,毛泽东要求他跟随农民劳模吴满有学农活。这段日子,其实只有五十多天,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乡村夏令营而已〞。
进北京后,毛岸英给中央社会部(情报机关)部长李克农做秘书兼翻译,却在这个岗位上态度散漫。通常秘书工作非常忙碌,没有自己的时间。但毛岸英在1950年5月初却有一次悠闲的长沙探亲。〝这次南下是公私兼顾,他随苏联代表团来到武汉,给李克农当了几天翻译后便匆匆赶往长沙探亲〞。
赴朝之前,毛岸英闹着要去工厂,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到了北京机器总厂做党总支副书记,算是毛岸英比较正式的一个工作履历,却也只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从1950年8月中旬到10月8日,他在北京机器总厂只干了不到两个月〞。
二、政治需要赴朝 欲镀金3个月即回国
书中记述了1950年10月5日,中央决定派兵援朝之后,毛泽东对卫士小李说的一番话:〝我积极主张抗美援朝,我的儿子不去,谁还能去?我想把岸英交给彭德怀,一起去朝鲜打仗,你看好吗?〞
毛泽东当晚召回儿子时也说道:〝今天,我让你回来,就是想和你谈谈当兵的事〞。
书中还披露,10月7日,聂荣臻打电话给毛泽东报告说:〝彭老总明天就要带他的一班人马去沈阳开展工作了,可是他的俄文翻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毛说〝那就不用找了,让岸英去吧,我通知他。〞
由此可见,岸英参军赴朝,是毛泽东做出的一个安排。其出发点,一是表示带头,二是为了岸英的〝将来〞,但毛泽东并不想让毛岸英上前线,而是细心地替他考虑了既安全、又能掌握核心情况的岗位。
书中没有正面提及毛岸英当时作了在朝鲜待多长时间的打算,但他在向岳母张文秋告别时说过〝多则半年,少则三月〞;对于他在北京机器总厂还没有收拾的衣服、被褥、书籍,他说,〝先放在这儿吧,我还要回来的〞。
另外,1951年1月2日,毛泽东当时不知道毛岸英已死,〝正在看文件的毛泽东听说叶子龙来了,头不抬眼不动地说:‘子龙,我正要找你呢!把岸英调回来吧,你看他把材料写成这个样子,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
当时距毛岸英〝报名参军〞,不到3个月的时间,距赴朝也才2个月10天。如果他有幸〝凯旋回京〞,正好应了他对岳母说的〝短则三月〞。
三、酷爱炫耀
毛岸英在朝鲜志愿军司令部总共待了34天,本来他的身份是保密的,但他自己基本上逢人就毫不忌讳的说〝不错,我的父亲是毛主席〞。
他平时腰里还挂有一支小手枪,遇到人问时,就拔出来说〝这支手枪有点来头,是斯大林赠送的呢〞。大家惊羡道〝你去过苏联?见过斯大林?〞他就开始介绍在苏联待了十年,参加苏联红军打到柏林,受到斯大林的专门接见,斯大林送他手枪并问他为什么不找个苏联姑娘做妻子等等。
事实上,毛岸英所谓的苏联红军生涯,也是浅尝辄止的经历。
书中提到:〝1943年,毛岸英被保送到莫斯科列宁军政大学学习,考虑到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苏军破例授予他中尉军衔。一年后,他又进入苏军培养高级参谋人员的最高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毛岸英被任命为坦克连指导员,参加了苏军的大反攻。〞
按照时间推算,毛岸英参加苏军的反攻时,已经是1944年底或者是1945年初了,而攻克柏林发生在1945年4月30日,因此其这一段战争生涯最多也只有半年。而且由于〝中苏两党有一个协议,不让中共领袖的孩子参战〞,可见〝坦克连指导员〞岗位是有安全保证的。
四、对〝志司〞首长颐指气使
书中描写了第一次战役之后,毛岸英与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的一次对话:
〝梁军长,你那里要人不?我到你们军去行不行?〞
〝你想干什么?把你安排到作战科行不行?〞
〝要是还在机关工作我还到你那儿干什么?在志司作战室不是一样嘛!〞毛岸英不以为然地说。
〝那你想……〞梁兴初不解地问。
〝我想下基层!〞毛岸英像他父亲那样把手一挥,〝从营长干起,你给我一个营怎么样?〞
好家伙!梁兴初为之一惊,他被毛岸英这股子气势给镇住了。……谁知彭老总是怎么打算的?只好支支吾吾地说:〝那好,那好……〞
〝你答应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什么时候去报到!〞毛岸英认真了起来。
〝我是求之不得,只怕彭总不放你走,下面危险大哟!〞梁说。
〝你去和彭总讲一讲嘛!就说我有打仗的经验,我在苏联打过仗,参加过卫国战争。〞
〝和彭总讲,那我可不敢……说梁兴初你怎么挖我的墙角?那我可吃罪不起。〞
〝嗨,你们怎么都怕彭老头?〞毛岸英一捋袖子,〝好吧,我去找他谈〞。
〝不以为然地说〞、〝像他父亲那样把手一挥〞、〝一捋袖子〞等生动描写的几个动作,形像地反映了当时毛岸英的心理状态——面对一位高级将领,称全军统帅为〝彭老头〞,并非无知,而是无畏。
五、生活散漫 违反防空纪律导致丧生
书中多处提及了毛岸英好睡懒觉的习惯。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毛岸英不禁心中自责‘日上三竿我独眠,太不应该了。’〞作战室主任张养吾回国前给毛岸英的临别赠言是〝按时起床、按时就餐、按时防空〞。在支部会上,作战处副处长成普提意见说〝有一次毛岸英起床晚了,我们等他去吃早饭,没想到刚端起饭碗飞机就来了,我们四个人被堵在屋子里,只好一个人蹲在一个墙角落,像块奠基石。〞
11月25日,毛岸英被炸死当天早上,由于晚起床,又没有吃上早饭。〝躲在防空洞里的毛岸英伸头看了一下天空,还不见飞机的影子……此时已是饥肠辘辘了〞。十点过后,毛岸英对高瑞欣说要回作战室,高说〝等一等吧,警报还没解除呢〞。
此前志司为防空袭,〝作出了三条规定:一是天亮前一定要吃完饭,二是天亮后不准冒烟,三是都要疏散防空。〞彭德怀也强调〝你们这些年轻人要注意防空,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该进洞而不进洞的是纪律问题〞。
毛岸英却对高瑞欣不以为然的说:〝不用怕!我看飞机一时来不了,就是来了,哪会偏偏炸中这个地方。当年国民党的飞机经常轰炸延安,可爸爸忙于工作,就是不进防空洞……不也没事嘛!爸爸的榜样,儿子不学谁还去学。〞说着毛岸英已经冲出了防空洞,高瑞欣等只好跟着他到作战室热饭(注:冷饭用鸡蛋炒热)。
可见,毛岸英公然违纪,都要打〝爸爸〞毛泽东的旗号。可惜他没有毛泽东那么好的运气。11点多,美军四架B-26轰炸机掠过大榆洞上空,马上又返回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准确地命中了作战室。
幸存者成普事后说,〝当时毛岸英正在炉子旁吃东西,我在门外看到飞机正在扔炸弹,就喊快跑,可是毛岸英和高瑞欣都钻在桌子底下躲炸弹……要是早跑出来也许就没事了。〞
毛岸英违反防空纪律,不但导致志司作战室被轰炸,自己身亡,也连累了高瑞欣被炸死。
责任编辑:赵云
相关标签: 毛岸英 毛泽东 彭德怀 朝鲜
延伸阅读::
- 李悔之:如果有一天我也在法庭上认罪悔罪,请不要鄙弃我……
- 彭德怀恨极毛泽东 临终高喊两句话
- 色厉内荏?朝播出黄柄誓向金正恩跪地汇报画面
- 川人:掌握宇宙真理的中共还能挺多久?
- 薄家三代冷血淫乱兼狠毒贪婪 一部共产党家庭的发家史
- 连续四年被评全球最差 这家航空公司坐一次厌一次
- 评估全球最差的航空公司 朝鲜上榜
- 羽谈飞:萨德入韩:为何美不直接动武朝鲜?
- 日媒:忍耐到极限 美欲动手崩溃金正恩政权
- 陆惊现假冒脱北者补习班 可赴欧骗取难民身份
from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http://www.ntdtv.com/xtr/gb/2016/08/10/a1280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