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炎黄春秋新刊?编委斥〝伪杂志〞

【新唐人2016年08月05日讯】被中国艺术研究院强行接管的《炎黄春秋》,8月3号出版了2016年第8期,但老炎黄杂志社编辑们认为这是〝伪杂志〞出笼,并声明不承认这样的刊物。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出版的《炎黄春秋》2016年第8期面世,这份墨绿色封面的新刊,被原炎黄杂志社编委们批评是一本〝伪杂志〞。

《炎黄春秋》编委李大同:〝这是一本伪杂志呗,它不是《炎黄春秋》。它是盗用了《炎黄春秋》的名义,出版了一本不知道什么杂志。〞

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学者告诉《新唐人》,他观察到新出版的这期《炎黄春秋》,封面那几篇文章看起来跟原来的风格并没有太大区别,但他认为,接管《炎黄春秋》的人想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开始表面上还会貌似原来的《炎黄春秋》,让外人看不出来异常,先把杂志给接管了,但以后就会彻底的不同了。

新刊出版的第二天,《炎黄春秋》杂志社发表了全体48名顾问和编委的声明,支持社长杜导正宣布的〝停刊不停社〞,不承认中国艺术研究院盗用《炎黄春秋》名义违法设立的所谓〝炎黄春秋杂志社〞及其任何出版物。并要求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其盗用的《炎黄春秋》名义出版的任何出版物上,不得盗用在声明上签字的顾问和编委的名义。声明还表示将保留依法追责的权利。

被称为中共体制内改革派杂志的《炎黄春秋》近几年屡遭打压,包括在2014年被强行划归中共文化部下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管辖。今年7月12号,中国艺术研究院单方面改组了杂志社的领导层,3天后又派人强行进入杂志社,窃取和修改了《炎黄春秋》官方网站的密码,社长杜导正在7月17号发出了停刊声明。

《炎黄春秋》已经委托北京市莫少平律师事务所,状告上级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但北京朝阳区法院拒绝就此立案。

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学者告诉《新唐人》,法院不受理的理由是,《炎黄春秋》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上下级关系,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虽然这在目前官方对媒体的政策和体制下来说可以成为藉口,但《炎黄春秋》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杂志社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两年前有一个协议。据悉根据该协议,人事权、财权和发稿权都在《炎黄春秋》。

莫少平律师此前表示,会向北京第三中级法院提起上诉。律师事务所还受杂志社委托,在8月2号举办了〝炎黄春秋杂志社诉中国艺术研究院案专家研讨会〞,邀请了多位法学界重量级人士对法院的裁定进行论证。包括被称为中国〝法制三老〞的著名法学家江平、郭道晖、李步云。

编委之一的李大同也表示期待上诉。

李大同:〝还没有完成,还在诉讼过程当中。还有二审(上诉中院)。一审不作数,还要等到二审的结果出来。再等等看。〞

整肃《炎黄春秋》的命令到底来自何方?综合目前各方说法,中宣部在这一问题上似乎又成为了〝不和谐音符〞。

一方面,毛泽东前秘书李锐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习近平对《炎黄春秋》曾有八个字批示〝不要封杀 、做好引导〞。有海外中文媒体引述《炎黄春秋》副总编王彦君的话说,这次文革式的〝占领〞肯定不是习近平的原意。副社长胡德华也对《美国之音》表示,他不相信接管《炎黄春秋》是来自〝更高层〞的意思。

另一方面,强行接管《炎黄春秋》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发表声明说,要继续将这份杂志按照〝中宣部的精神〞办下去。

而这正是《炎黄春秋》多年来一直想避免的,杜导正曾说,如果《炎黄春秋》按中宣部规定的那样办,《炎黄春秋》就没有必要办了。

采访/秦雪 编辑/尚燕 后制/周天

相关标签:  炎黄春秋    中国艺术研究院    伪杂志    杜导正    胡德华    

延伸阅读::


from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http://www.ntdtv.com/xtr/gb/2016/08/06/a1279754.html